主体性哲学视阈下的社会关系批判——以儒家“忠恕之道”与现象学“移情作用”为旨趣
Criticism on Social Relationships from a Perspective of Subjective Philosophy—— Around the Confucian Principle of “Benevolence and Loyalty” and “Empathy” in Phenomenology
-
摘要: 社会个体之间关系的构建一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儒家哲学和现象学作为中西哲学各自精神领地之内的两大流派, 对其都直接或间接地进行过较有代表性的分析。对儒家而言, 此为“忠恕之道”。而现象学则将之视为“移情作用”理论。在社会个体之间的关系日益疏离、社会日渐陷入分裂的今天, 对上述两种理论进行批判性分析, 或许能从一个侧面探寻一种更符合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的社会关系之构建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