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之家

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友之家 -> 校友风采 -> 正文

“梁”师益友——访数学1977级校友梁崇明

作者:作者:网站管理员来源:阅读次数:日期:2017-12-18

(文/院报记者团 李 巧 李青花)


他是中学数学高级教师、重庆市中学特级教师、重庆市数学研究员级教师,曾担任中学校长、进修学校校长、督导室主任,曾荣获重庆市“85”劳动奖章、重庆市教育督导先进个人,主编过7本教育督导书籍、数10本高中数学教学训练书籍,曾参加教育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国家教育督导团督学资格制度、督学职级制度文稿研讨。

他就是我校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1977级校友梁崇明。下乡9年,表现突出,曾被评为内江市、内江地区上山下乡先进知识青年,并在内江市先进知识青年表彰大会上发言,但因父亲政治成分原因多次被大学拒之门外;年近30,上了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偏远农村。正是由于这特殊的经历,他在后来的工作中始终努力学习、勤奋踏实、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在后来的入党申请书上,梁崇明写出了发自肺腑的文字:“总结出来就是三句话:任何人都有信仰,信仰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在众多的信仰中,我选择了共产主义信仰;任何人都要在不断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要改造自己主观世界就得不断地学习,人除了自觉地学习之外,还应该接受组织的学习;任何人都要受到来自法律的制约,人除了接受法律的约束之外,还应该接受组织的约束,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回忆往事谢师恩

梁崇明是我校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1977级的校友,1969年下乡到内江,在农村当过知青。在那期间,任何一次招生、招工、招兵,必会有梁崇明的名字,然而由于父亲的政治成分,尽管梁崇明一直很优秀,但一直没有成功,“1977年我高考时,孩子都已经出生几个月了。”直到高考恢复后,年近30的梁崇明才有了机会上大学。

获取知识、指引方向,在学校的3年,老师的教导对于梁崇明日后30多年的教育工作来说,影响颇深。“当时的学校还叫内江教育行政干部学院,给我们上课的老师水平都很高。”梁崇明说起恩师,眼神当中满是自豪和感恩。龙盛鼎、黄崇智、王荣卿等等,恩师的名字他都铭记在心。老师们治学严谨的教育态度、扎实稳定的教学知识、敏捷缜密的逻辑思维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梁崇明,使他养成了不断学习,努力探索的好习惯。

专业课老师授予梁崇明专业知识,而班主任罗淑的育人艺术更是影响了他的一生。当时,梁崇明的父亲在司法部门工作,即将退休,家人想让梁崇明继承顶替其父亲工作,梁崇明也萌生了退学的念头,于是找到班主任罗淑交谈,罗老师耐心地劝诫道,考个大学不容易,希望他不要荒废了学业。班主任的几句话竟决定了梁崇明的一生,他坦言:“如果当时不是罗老师,可能就不会有现在的我。”

慈母般的班主任老师,使我明白了,爱是教育的前提。”梁崇明还从罗老师的身上学会如何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学校、热爱自己的学生。从事教育事业后,梁崇明总是和学生打成一片,很受学生欢迎。课间,梁崇明会和学生一起打篮球;到了饭点,他就端上饭碗到学生寝室和学生一起吃饭,“和学生边吃饭边吹牛!”梁崇明开玩笑地说。

当时踏进校门时,罗老师就在校门口一个学生一个学生地迎接。”在梁崇明心里,这一幕让他印象深刻。严谨教学、热爱学生,这些都源于罗老师情的言传身教。

对恩师、对学校,梁崇明有道不尽的感谢。在去年我校数学1977级校友会上,梁崇明作为学生代表上台发言,他说:“无论我们走到哪里,一颗感恩的心都在激烈地跳动,一份感恩的情都在不断地倾诉。是老师们的呕心沥血,让我们成为一名合格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各行各业优秀的建设者。”梁崇明时刻将感恩记在心田。

不断学习求进步

每个月回家来回的车费要花去一半的工资,基本上对家里没有什么贡献,也照顾不了家人,环境非常艰苦,但我想,绝不能懈怠工作,并且那里有一个很好的条件就是可以静下心来学习。”刚刚大学毕业的梁崇明被分配到重庆一个偏远的农村学校,环境很差,虽然并不满意,但梁崇明依然不气馁,除了平时认真完成教学工作,梁崇明从不忘提升自己,“我每天都会学习到凌晨两三点,一下课就开始钻研,整整5年时间。”梁崇明回忆道,自己把大学的课程全部重新学习、整理了一遍,并且把大学没有开设的相关课程进行了自学。“虽然读了大学,但如果不继续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自己的知识就不牢靠,教出的学生功底也不扎实。”梁崇明抱着巩固自己、对学生负责的观念苦学了5年。

上天不负苦心人,这样的努力终究获得了回报。5年之后,梁崇明站在重点中学教师招聘试讲的讲台上,侃侃而谈,课一讲完,学校领导递上学校饭票说:“这个班你就包了!”梁崇明并不知道,与自己竞争这个岗位的人大多是北师大、北外、西师大等名校毕业的优等生。

两年之后,由于自己优异的教学表现和成绩,他被升为学校德育主任,“这时就更觉得自己需要学习,又开始钻研教育学、管理学这些内容。”梁崇明总是这样不断学习,又不断前进。后来,他又陆续升为教导主任、副校长等。每到一个新的位置,他总是用新知识来丰富自己。但无论是身处何位,他依然活跃在教育事业的第一线,任教19年,梁崇明送走了14届高中毕业生。

梁崇明每天的时间都被工作占得满满当当的,但当被问及会不会因此有些许抱怨时,梁崇明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他说道:“我总觉得人应该用理想主义的态度来看待社会,一定不要去抱怨、埋怨,要积极地去进取。

肺腑言语话“师生”

结合自己几十年来在教育一线的经验,对于即将踏入教师岗位的师弟师妹们,他建议到,要想从事教育事业,就要全方位地学习、坚持不懈地学习。他认为如今的教育事业需要复合型的人才,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应该看到这一点。

在梁崇明看来,教育学生一定要讲方法,重复啰唆的说教是没用的,找到与学生兴趣的共同点很重要,这就要求老师要多方面地学习。他举例到,自己曾有个学生很爱打架,有一次被别人打了,梁崇明去医院看他,梁崇明知道说教对于学生来说并不管用,于是就唬他说:“打不赢你为什么还要去打,结果自己还受了伤?”学生低着头,一言不发。他接着说:“老师教你怎么打,一定能够打赢!”可梁崇明哪会武术啊,他临时找人学了几招,再教给那个学生,在教武术的过程中就趁机给他讲一些人生道理。“一来二去,我和他的关系就拉近了,后来他数学成绩居然还提升上来了,还当了班长,现在已经是一名解放军。”梁崇明的眼中洋溢着自豪。

除此之外,梁崇明寄语当代学子:希望学弟学妹们学会急人之所急、急人之所难、急人之所需、急人之所求,给人以帮助、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智慧、给人以快乐。

踏踏实实地做事、老老实实地做人、认认真真地学习、诚诚恳恳地待人。”这一直是梁崇明的追求。在普通中学任教17年,教师进修学校任教5年,在机关工作6年。即使退休后,依然闲不住,去大学应聘,继续从事教育工作。30余年的时光依然磨不掉他对工作的热情,反而有增无减。梁崇明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傲”。他热爱事业、热爱学生;他不断学习、超前创新,他为师弟师妹们树立了榜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