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院报记者团 张莫愁 朱红燕)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若想走向远方,必先利其足,才能擅其行;若想穿驰骋远方,就必须不断地塑造自己,只有让自己更加完美,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一睹千里之外的灿然风光。即使人生的道路充满荆棘与坎坷,但充实了自己、突破了自己,人生的道路便会走得更远。内师学子黄五七凭自己不懈努力而走了出别样人生。
虽已远方
黄五七,内师1990级地理专业学生。1993年毕业,他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争取到了前往成都工作的机会。在成都市从事了6年的教育工作后,他开始自主创业,现已是成都五七包装有限公司和四川大山邻居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在内师学习期间,黄五七兴趣爱好广泛,热衷于各类实践活动,曾担任地理系学生会副主席、校学生会文娱部部长。他积极活跃、从不恪守死板的性格,这让他在实践活动方面收获颇丰。
黄五七说:“我不是一个遇事就能悟出道理的人。内师或许不会给每个人都传递一个大道理,但内师却给我们每个人都提供了发展的平台。”黄五七说内师给他最大的影响,便是在社会实践这一方面,在实践中,他的个人管理能力和交际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锤炼。
体会成长,勿忘初心
在他人眼中,黄五七是一名创业成功的企业家,他对个人成长有着自己 独特的理解,对大学生创业也有着独到的看法。他说:“创业是一个过程, 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而大学生在创业方面还具备许多不成熟的条件,大学生缺乏经验、资金等必然因素。”黄五七认为大学生创业,但并不是说一定要创建一个公司或成为一名老板,而应该是大学生在自己学习、思想和自我创新能力上的创造,是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的开发,是让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衔接的手段。
黄五七提到现在很多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更加的注重投入和回报,都急于求成,很多人都只是想着如何才能获得更多的利益,而忘记了自己最初的心愿。他表示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倡导下,大学生的确应该率先行动,发挥自己的才能,利用自己的优势,积极实践。但也需要考虑自身条件,在创业过程中秉持初心,将创业看作锤炼自己的平台,不要一切向 “钱”看。他说:“创业,有不同的理解。大学生创业应该更注重创业的前半段一在实践中萌发更多具有创意的想法。而不只是为了赚更多的钱、获取 更多的利益。”
情系母校,真切祝愿
母校,是人生中难以忘怀,承载着无数回忆,见证学子们从青涩走上成熟的地方。当学子们在母校的怀抱时,他们难以去感受她的温暖,可毕业后,却会无比的珍视曾在母校的点滴回忆,细数过往,历历在目,如数家珍。
内师60年,承载过无数人的梦想,也曾助力无数梦想的翅膀,内师学长们对母校都有着无限的真情切意。
当黄五七回忆起当年的内师时,他的心中充满着对内师崇高的敬意和谢意。他说:“我去过很多的高校,但内师给我的感觉是那么的单纯与朴素。内师对学生的培养很扎实,学校学习氛围浓厚,学风正派,学生们都怀揣着 单纯的心态。”
或许正是内师这60年不变的学风,不变的内师精神,才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内师人!他们曾将内师作为梦想的起源地,在内师精神的指引下 奋斗,今天,他们虽已离开了内师,但却成了母校的骄傲,是内师60年中不可抹去的记忆!
内师60华诞,黄五七也送上了自己最真挚的祝福。他祝愿母校越办越好,也祝愿师弟师妹们能在“互联网+ ”的体制影响下快速腾飞,青出于蓝而胜于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