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院报记者团张正国孙杨王静)
如果说,学生是祖国的花朵,而他则是一棵开满花的树,母校就是他扎根的沃土。他就是留校任教的1978级校友,原内江师范学院中文系副主任廖安厚。
忆青春苦中有乐
采访伊始,廖安厚便兴奋地向记者介绍了母校以前的格局状况,讲述眼前这片建筑以前是何模样以及作何功用,自己上大学时在哪里上课、在哪里住宿,以及三校合并前后母校的发展史。他的叙述不无详尽,仿佛在讲述自己最辉煌的往事一般,那样自豪又那般兴奋。
回忆那些年的大学时光,廖安厚说,他在母校读书的日子是既艰苦又快乐的。1977年高考恢复之前,廖安厚当过知青,在资中的小学、中学当过教师。1977年高考恢复,廖安厚再经拼搏回到知识的殿堂,成为内江师专中文1978级的一名学生。而所谓的“中文78级”原来也只是一个班,共120名同学。“进校后的第一学期,我们的寝室在‘桂花园’及其附近,那时校舍简陋,男女生寝室都很阴暗潮湿。到了第三学期,宿舍被搬到了如今的一教对面,一间大寝室里20多个男生同住,而女生寝室则在当年被称为‘尼姑庵’的地方,也就是现在学校后勤处附近。”廖安厚回忆道,那些同学在当年大多就已为人父母,班级同学的平均年龄已达到30岁,而记忆中年龄最大的是一名来自安岳的35岁同学。虽说那时经济有限,但同学们踏实认真的学风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先后担任过中文1978级学习委员、班长的廖安厚说:“为了节约,有些来自农村、家庭困难的同学都不在食堂打菜,而是自己从家里带咸菜、豆瓣来下饭,并将学校每月发放的十多二十块钱补助寄回家。虽然生活拮据,但同学们勤奋学习,对于花钱购买学习参考书却是毫不吝啬。
聊人生感恩内师
廖安厚感慨地说:“考取内江师范学院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也是我就读班级所有同学的一个人生的转折点。”他特别强调要感谢邓小平和党中央当时采取的恢复高考的重大举措,在当时的时代环境下,恢复高考这一拨乱反正的英明决策,让千万知青在困顿中看到了指路明灯,而大学母校对于廖安厚那代人来说,如同人生道路上的灯塔,给了他们希望,给了他们光明,展现了美好的未来。
据廖安厚回忆,当时的他经历了两次高考,1977年第一次参加高考,体检不合格而未被录取,但他却未因此而放弃,而是精心准备并于1978年7月参加了第二次高考,并且取得了资中县文科第一的好成绩,但在录取时依然面对同样的困境。“就在此时,是母校毅然决然地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破格录取了我,使我看到了生命中久违的曙光。”廖安厚动情地说到,内江师专的领导和老师们对于当时1977级、1978级学生的特殊情况,十分理解,倍加关助,才使得他们那批历经风雨的大学生圆满顺利地完成了学业,既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也圆了他们的大学梦,并为国家输送了一批优秀人才。
谈教育春泥护花
1980年,廖安厚大学毕业。“只有中文1977级和1978级才读2年。”廖安厚告诉我们。他被分配到了内江教育学院中文系教书。那时内江教育学院办有脱产班和函授班。“函授教学起初是让教师们到各县区的教学点去上课,教学点有安岳、隆昌、资中、威远、资阳、简阳等,往往一个教学点就有二三百学生,后来是让学生统一到教育学院来,实行教师集中授课。”廖安厚回忆道。80到90年代,教育学院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中师毕业,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社会阅历,因而学生的年龄也偏大,但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学相长,相处得非常融洽。廖安厚至今记得他作班主任时,还有已婚的学生带着孩子一起读书,还常常到自己家里来借水盆、熬中药等。
后来内江教育学院、内江艺体师范学校、内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三校合并为内江师范学院,他便又在内江师范学院中文系教书,直至以中文系副主任的身份退休,这一干就是近30年。学校十分看重德才兼备的廖安厚,这也使得他有机会将自己一生所学的知识与经验传授给莘莘学子,育人成才,以此回报母校。
廖安厚在十年浩劫中曾不幸遭遇车祸,痛失左臂。别人恐怕无法想象,正是这样的他,以一只独臂游仞于三尺讲台,历经岁月数十载。他说,虽然当代学子们已不能经历他们的故事,但他却希望学弟学妹们将内师精神传承下去,成为内师精神新一代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观发展庆贺华诞
“合校以后,学校的五教综合大楼建起,实验大楼建起,操场扩展,食堂搬迁,尤其学生宿舍改观很大。校园面貌整洁,设施不断完善,硬件、软件不断升级。而未来新校区的规模更大,设计、布局更合理,也更漂亮和方便……”亲历30多年来母校沧海桑田般的变化,廖安厚感慨地说道。
学校历史几经变迁,当年的校园环境自然不能和现在相提并论,可无论困难多大,廖安厚和老一辈校友们始终勇敢面对,不懈进取。也许他们的大学生活缺失了青春的激情与爱情的甜蜜,但他们却仍然抱着对生活的热忱,更多了一份历经磨难后的成熟与对信念的坚守。
走过风霜雨雪几十载,看到母校60华诞到来之际的今天已是旧貌换新颜、桃李满天下,廖安厚的内心很是欣慰。他深情地祝福母校蒸蒸日上,越办越好。他也深情勉励学弟学妹们珍惜时光,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明确人生目标,心存梦想,勤奋学习,有耕耘,才有收获,今日的汗水必将换来明日的欢笑,要相信自己的未来是光明的、美好的。
扎根于学校的沃土,他成长为了一棵亭亭如盖的大树,花开有声,花谢入土。他将自己与内师这片泥土紧紧地融在一起,继往开来,泽惠后学。春雨润万物,桃李满天下,这是廖安厚的寄托,也是千万学子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