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简讯

工作简讯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工作简讯 -> 正文

2018年简讯第十二期

作者:来源:党办阅读次数:日期:2019-01-02

学校召开干部(扩大)会议

宣布省委省政府关于我校主要领导任免决定

128日,学校召开干部(扩大)会议,省委组织部宣布省委省政府关于我校党政主要领导任免的决定。谢峰同志不再担任内江师范学院党委书记职务;张志远同志任内江师范学院党委书记,不再担任内江师范学院院长职务;陈晓春同志任内江师范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邓涛,内江市委书记马波,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厅党组成员李光华,内江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先伟,省委组织部干部三处处长杨立等有关领导出席会议。我校全体中层以上干部,近三年退出校级领导岗位老同志,职代会、教代会主要负责人,在校的省、市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主要负责人,三级以上教授代表参会。

邓涛表示,这次内江师范学院党政主要领导的调整补充,是省委着眼省属本科高校改革发展需要,统筹省属高校领导班子建设,结合内江师范学院工作实际,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基础上,经过通盘考虑、慎重研究作出的决定,充分体现了省委对内江师范学院领导班子建设和内江师范学院工作的关心和重视。他代表省委高度肯定了谢峰同志的工作成绩,并对于新一届领导班子,如何发展好、建设好内江师院,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把握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二是牢牢把握办学正确政治方向,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三是准确把握学院办学定位,大力推动学院改革创新发展。四是强化管党治党责任,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

马波对学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在提高办学质重上实现新进展,早日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地方性应用型高水平大学。二是在增强“师范性”上展现新作为,努力为全社会培养更多优秀教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三是在促进校地合作上开创新局面,深化政产学研用合作,深度对接内江产业发展,进一步巩固拓展校地合作成效、实现共赢发展。他表示,市委将坚定不移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创造有利条件、营造良好环境,一如既往支持内江师范学院建设发展。

谢峰同志表示,坚决拥护省委省政府的决定,服从组织的安排,感谢组织的信任与培养,并对张志远、陈晓春同志表达衷心的祝贺。多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委组织部、教育厅、内江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各项事业取得了历史性进展。未来我将继续以一个内师人的身份,永远支持内江师院的发展,以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身份,为党和国家的事业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作为新任党委书记,张志远同志充分肯定了谢峰同志对内江师院作出的巨大贡献。他表示,接过这支“接力棒”,深感责任重大,我将站在新的起点上,努力做到四点:一是旗帜鲜明讲政治;二是脚踏实地讲奉献;三是精诚团结讲配合;四是廉洁自律讲规矩。他指出,内江师范学院正处于良好的发展态势,要倍加珍惜学校加快发展的大好形势,倍加珍惜学校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倍加珍惜全校师生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团结带领学校领导班子和全体师生员工,秉承“明德博学,笃行创新”的校训,坚持“扎根地方,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践行“团结奋进,负重自强”的内师精神,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攻坚克难的勇气、只争朝夕的干劲,奋力谱写内师事业发展新篇章。

陈晓春表示,接任党委副书记、院长以后,将认真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尊重并继承学校优良的办学传统,以本科教育为根本,励精图治、锐意进取,促进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成才。以总书记“五好”干部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尽快融入学校集体之中,紧紧依靠广大师生员工,将自我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开创内师美好的明天。

我校积极发挥教师教育特色优势

全方位推进“国培计划(2017)”项目实施

学校2017年牵头中标四川省“国培计划(2017)”——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第5子包,承担46区(县)——达州市通川区、万源市,巴中市巴州区、南江县,遂宁市船山区和广元市朝天区8197名中小学教师及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培训分两年度进行,今年5月第一年度的培训工作已全部完成,第二年度项目已于10月正式启动。我校在培训中积极发挥师范教育专业特色优势,从教育扶贫、机制建构、资源配置、人才培养等方面,全方位推进“国培计划(2017)”项目实施,富有成效地惠及边远贫困地区及革命老区基础教育事业发展。

(一)创建“高水平”协作机制。建立以校党委书记、校长为双组长的“国培计划”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项目管理办公室,教学单位专设培训工作管理团队,出台《内江师范学院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省)培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健全项目实施经费、师资、场地以及后勤保障的常态化管理机制;与北京百年树人远程教育有限公司、项目县签署三方协议,建立学校统筹协调开展集中研修、远程教育平台支撑网络研修、项目县组织教师具体实施(含跟岗、返岗实践两阶段)于一体的“权责明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长效工作机制。

(二)打造“全方位”培训体系。按照“按需施训,量身定制”原则,聘请国培首席专家组建学科专家组,涵盖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幼教等基础学科,提前深入实地一线调研,诊断教学疑难杂症。明确以“提升乡村骨干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主线,围绕“四素养三能力”进行培训课程内容动态化设计,即强调教育理论、学科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四大素养,突出教学、教研和培训三大能力。要求学员在培训中做好“五个一”,即备一节课、听一节课、批改一组作业、上一节课、写一篇教学反思;完成“五参加”,即参加集体备课、学科教学研讨、听课评课、校本研修、班级管理;做到“五主动”,即主动汇报培训心得、分享专家资源、搜集校本材料、整理校本资源、上传校本资源。结合项目县和学员的特点和优势,将“培训团队”、“送教下乡”、“教师工作坊”和“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有机整合,逐步建构起“主课+网课、教研计划+培训任务、集中研修+网络研修”全方位的融合式人才培训体系。

(三)开展“多层次”教研交流。按照“教学做合一”的原则,通过诊断示范、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凝练等活动,组织项目县、导师、学员之间开展多层次教研交流活动,取长补短,合力打造校本生成性优质教学资源库,进而以优质资源不断反哺教学实践。目前,通过3次集中研修,重点培育“种子”团队学员210人;着力打造出一批示范性教师工作坊,培训学员1050人;送教下乡培训学员4447人,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培训学员2490人,全覆盖带动项目县基础教育振兴计划落地落实。其中,在达州市开展的“通川模式”,被中国教育新闻网专题报道。

信息窗

124日,学校2018年成人高等教育录取工作正式启动,校长张志远、党委副书记史仕新、副校长刘博前往成招录取现场视察指导工作。

124日,我校“中国人寿”杯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圆满结束,《友家智能家居》等3个项目获一等奖,《基于半导体制冷片原理的空调服》等6个项目获二等奖,《灭火器》等9个项目获三等奖。

1210日,“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项目金牌示范校校长和体育教师/代课教师培训工作项目培训协调会在办公楼708会议室举行。其中,我校受北京姚基金公益基金会委托,承担此次50名校长和50名兼职体育老师相关培训工作。

1211日,学校在办公楼318会议室召开“三分式”人才培养改革工作推进会。

1217日,校党委在办公楼705会议室召开党委常委会议,传达学习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研究具体落实措施。党委书记张志远主持会议。

1217-18日,教育科学学院在田径场外和商业街B段开展主题为“穿越沧桑四十年,青春献礼新征程”的手工作品展。

1218日,学校全体校领导、全体中层干部、离退休老领导、各民主党派及知联会部分成员、学生代表共计800余人在办公楼317318会议室等多个场所,通过电视、网络集中观看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大会实况直播。

1220日,学校在办公楼318会议室召开党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党委中心组全体成员、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信服中心负责人参会。会议由党委书记张志远主持。

1220日,“建行杯”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颁奖典礼在西南石油大学隆重举行,我校参赛队斩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

1221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中共内江市委宣传部和我校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暨校际教研交流活动在办公楼318会议室举行。三方就开展校际教研协作、探索社会服务项目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达成签约合作意向。

1222日,2018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四川赛区颁奖典礼在东区礼堂隆重举行。我校斩获全国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四川省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9项,取得历史上最好成绩。

1222-23日,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在我校顺利举行。此次我校考点共3166人参考,本校考生1583人。

1226日,离退休老干部校情通报会在办公楼318会议室召开,党委书记张志远、校长陈晓春代表学校党政向全体离退休老干部提前送上新年祝福。

1226日,我校在办公楼704会议室召开2019年省级教育改革试点重点项目申报动员会,校长陈晓春,党委副书记史仕新,副校长黄辉、吴开腾,以及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参会。

1228日,学校在东区礼堂隆重举行以“不忘初心,和谐奋进”为主题的2019年教职工迎新年元旦晚会。

近日,我校“峨眉武术传承项目”成功入围教育部“第一批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宋惠兰老师荣获四川省“校园最美读书人”,艾小平老师斩获首届全国高校“教授杯”乒乓球比赛单打第五名,刘秦老师创作的中国画作品《出凉山》入选“第三届中国民族美术双年展”,自贡校友分会、巴中校友分会相继成立。

内江师范学院党办、院办(校友办、法律事务办公室)
版权所有
地址: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红桥街1号
电话:0832-2341539 传真:0832-2341206
邮编:641100
Baidu
map